認識中草藥保健的優勢利基

前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全世界大約有40億以上人口使用中草藥,至少124個國家成立中草藥研究機構。全球最大中草藥市場,不是在亞洲而是歐美 ,歐洲將草藥定位在營養補充,占40%以上;美國對「草藥補充劑」的保健作用更是倍加推崇。中國自古有「藥食同源」的觀念,中草藥扮演保健的角色本來就受重視,反觀台灣卻重西藥輕中藥。台灣近年來的保健觀念反璞歸真,保健食品將成為人類21世紀的食品,醫療模式將由治療型轉向預防保健型態,中草藥食品的開發會是生物科技最閃亮的新星。
中藥與草藥並稱中草藥
中藥的概念為:是中醫藥學理論體系的藥物總稱,是根據中醫藥學理論使用的藥物,包括單味中藥和複方中藥。中藥必須具備:1.藥物的性味、歸經、升降浮沈…等功能;(2)藥物功效需以中醫藥學的對應術語表述,例如滋陰、補陽、理氣、活血、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舒肝平胃、治寒喘或熱喘、治實秘或虛秘等;(3) 用單味中藥組成複方中藥時,需按君臣佐使藥物配伍關係組合。
草藥的概念內涵有兩大方面:第一藥物來源:草藥來自藥用植物。第二按醫藥學理論體系為尚未納入任何醫藥學理論體系的藥物,但在民間已經根據經驗用來治療某些疾病,故有民間草藥之稱。例如「穿心蓮」,早期在民間用來治療喉痛、久咳等,此時並未考慮按中醫藥學或西醫藥學理論使用,僅憑經驗而用,故稱草藥。草藥經過一定的醫藥學理論研究後,可納入相應醫藥學。再以「穿心蓮」為例,其經西醫藥學研究表明,具有抑菌消炎作用,可治療多種細菌感染性疾病,如此它就成了具有抑菌消炎作用的西藥,用以治療一些細菌感染性疾病如腸炎、肺炎等。而經中醫藥學研究表明,其味苦性寒,歸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功效,據此而用,它又成了中藥,用來治療實熱證,包括實熱證的細菌感染。
中藥和草藥的根本區別
中藥和草藥還有不同的特點,草藥不管是鮮品還是乾品,一般都不炮製,洗乾淨就行,習慣上稱為「生藥」。生藥性烈而猛,治病雖見效快,但副作用也較大。而中藥絕大多數都遵照古典要求進行嚴格的加工炮製,煎熬時還有「先熬」、「後下」之別,一般副作用較小。中醫診病講求望聞問切,辨證論治,藥方也需根據君臣佐使配伍。而草醫治病,以問診為主,藥物配伍沒有嚴格要求。許多臨床中醫不用草藥,而草醫也很少有用中藥。因此有人提出,「中藥是指中醫所常用的藥物,草藥是草醫所常用的藥物」。
中草藥被研究來開發新藥
許多中國本草典籍的中藥及未記載的草藥,正被現代的藥學家研究做為開發新藥的來源,例如「紅景天」,不僅是高空缺氧的補充劑,臨床上用於治療腦缺氧的「精神疾病」有意想不到的特效;又如「淫羊藿」被藥學家提煉為壯陽藥與西藥偉哥威而鋼相PK,近代到家仙藥「黃精」壯陽效果比「淫羊藿更勝一籌;又如「薑黃」抗氧化及抗發炎打敗了14種西藥,被研發為利膽保肝的最佳保健食品…等,台灣特產的牛樟與台灣的丹蔘以及「金銀花」都是閃亮星星,是中草藥保健食品市場的優勢產品。金銀花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許多炎症、熱性傳染病的治療,都會用到金銀花,中醫師的消炎解毒處方箋,都會加金銀花配甘草(即為解毒湯),目前最夯的就是,把它金銀花磨成粉,然後加在咖啡裡面。
中藥單方與複方排行榜
中醫的「藥食同源」觀念,使得中藥與藥用食品難分難解,從中醫師常用的中藥濃縮顆粒的「處方遣藥」中可以看出中草藥的是常需求。據統計中藥濃縮顆粒的複方排名依次為:1加味逍遙散、2辛夷清肺湯、3葛根湯、4疏經活血湯、5銀翹散、6麻杏甘石湯湯、7平胃散、8芍藥甘草湯、9半夏瀉心湯、10川芎茶調散、11辛夷散、12小青龍湯、13蒼耳散、14甘露飲、15香砂六君子湯、16血府逐瘀湯、17六味地黃丸、18小柴胡湯、19龍膽瀉肝湯、20獨活寄生湯。
中藥濃縮顆粒的單方排名依次為:1延胡索、2桔梗、3.甘草、4貝母、5黃芩、6丹蔘、7白芷、8葛根、9大黃、10魚腥草、11杏仁、12麥門冬、13玄蔘、14杜仲、15香附、16黃耆、17厚朴、18續斷、19酸棗仁、20連翹。
從中醫師使用的「方與藥」排行榜可以窺見台灣中草藥需求的端倪,精神壓力產生的疾病已躍居首位,感冒頭痛喉嚨痛、過敏性鼻炎以及氣滯血瘀的循環不良性疾病產生的腰痠背痛等是最大的需求,另外保肝補腎用藥是屬於保健需求。中草藥是中國祖先四千年來的智慧結晶,台灣在中草藥或植物藥方面的研發扎根深厚,但植物藥由於來源為天然物,療效則傳統已知,只能做「製程專利」保護,而製程很難有原創性,不易申請專利,想投入保健食品領域的廠商,必須強化品牌和行銷策略,以及能掌握關鍵性原料者才能成為贏家。